定州,这座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千年古县,拥有超过5000年的文明历史,被誉为“冀中粮仓”。它不仅是中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更是中国北方古代文明的摇篮。定州的历史,如同其众多的古建筑一样,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定州的建城史与都城变迁
定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300年前,尧帝便在定州的唐城建立了都城。随后,战国中山、两汉中山以及后燕也相继将此地定为都城。公元400年,定州之名始,历代设州置府,成为周边地区的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第一次建都:战国中山国
公元前506年,鲜虞国改称中山国,定都中人城(今唐县西南一带),定州属中山国。公元前414年,中山国迁都于顾,即今定州城,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。
第二次建都:东晋十六国时期
公元386年,东晋十六国时期,定州及其所辖地,仍称中山。这一时期,定州成为了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。
定州的古建筑群
定州古城内,众多古建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,其中最为著名的有:
开元寺塔
开元寺塔,又称料敌塔,因坐落于开元寺内而得名。塔身壮丽,引人驻足。它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四年(1001年),共有11层,高83.7米,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砖塔。塔内还保存了大量宋代壁画和艺术作品,为人们了解宋代艺术提供了帮助和参考。
汉中山王墓
汉中山王墓被誉为平山胜迹,是定州古八景中的一员。墓内包含175座汉墓,主要分布在定州市城区东南部的18个乡镇66个村街,是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其上层贵族的墓葬之地。
定州贡院
定州贡院坐落于定州市东大街草场胡同东侧,俗称考棚。始建于清乾隆三年(1738年),是中国唯一的一处封建王朝科举取士的场所。其前壁、魁阁、号舍、大堂、后楼等建筑均展现着清代的独特建筑风格。
定州的历史文化
定州作为中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。近年来,定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,对古城进行了恢复改造,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定州博物馆
定州博物馆位于定州古城恢复改造工程的中心位置,是国家一级博物馆。馆藏文物5万余件,其中国宝文物3件,国家珍贵文物965件。其中,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被誉为汉玉瑰宝,是目前国内所见最大的一块出廓玉璧。
定州秧歌与吹歌
定州秧歌与吹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被誉为“中国秧歌文化之乡”和“中国吹歌文化之乡”。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传承了定州悠久的历史文化,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。
结语
定州,这座千年古城,以其独特的古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,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。在这里,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,领略到古建筑的韵味,体验到定州人民的热情与活力。